《活着》:地震后不为人知的故事
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,夺走了5335名学生的未来,毁掉了当地人民的家庭、生活和安稳。《活着》让我们看到发生地震的蝴蝶效应——父母们努力再生育,希望让逝去的小生命得以“回生”。
从灾难看国家和社会
《活着》主要讨论的是各个父母努力再次受孕的故事,但纪录片也牵涉一些关于国家和社会的问题。例如一胎制生育计划(One Child Policy),让这些父母失去了掌上明珠,悲痛无奈不已。另外,父母想在忌日当天回到事发现场哀悼,但国家却阻止他们进入,显然缺少了对于人性的体谅和尊重。
纪录片客观地呈现了当地的现况,不禁让人反思,社会规范虽然帮助维持秩序,但是否也因此失去了一点人性?诸多的国家计划对于人民到底是好还是坏?当硬性的法律对上柔软的人性,政府和领导该如何取得平衡?
完整且意想不到的发展
作为纪录片,《活着》精准地拿捏了客观和故事性的平衡,通过各个写实的画面,给观众带来很多震撼,加上更多的思考空间。
纪录片的主角也有鲜明的特征,其中的父亲祝俊生就是典型父亲的形象——不苟言笑、粗线条、凡事都以理智为主,甚至对于妻子所受的苦痛表现冷漠。但你会发现,他独自一人时才会放声呼唤孩子、为妻子心疼痛哭流涕、为家的未来彷徨无助。
《活着》的另一个优点就是故事完整性,以受孕为主题的纪录片当然有个结果,但事情的发展却让人意想不到,到最后一分钟都还是让观众感受着生命的大起大落!
上映详情:
《活着》The Next Life
分级:PG13
上映日期:
4月19日下午2点
地点:艺术之家(The Arts House)
票价:$13(公众)/ $11(55岁或以上的乐龄人士)/ $10(SFS和UniSIM会员)
购票方式:http://www.bytes.sg/EventDetails.aspx?EventID=541
《活着》是第二届新加坡华语电影节精选作品之一,对华语电影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上官方网站(SCFF)查询最新资讯。
《活着》The Next Life
分级:PG13
上映日期:
4月19日下午2点
地点:艺术之家(The Arts House)
票价:$13(公众)/ $11(55岁或以上的乐龄人士)/ $10(SFS和UniSIM会员)
购票方式:http://www.bytes.sg/EventDetails.aspx?EventID=541
《活着》是第二届新加坡华语电影节精选作品之一,对华语电影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上官方网站(SCFF)查询最新资讯。
《活着》:地震后不为人知的故事
Reviewed by 林慧颖 Hui Ying
on
星期五, 四月 04, 2014
Rating:
